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服务 面对面 正文

慢慢来,比较快——专访东方红资产管理投资经理李竞

时间:2017-02-28 作者:梁雪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用慢慢来,比较快的节奏,去享受从容。”正如台湾作家九把刀在《慢慢来,比较快》一书中所阐释的一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李竞十分欣赏这种长期的发展眼光和生活态度。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李竞认为,投资也是一场时间和耐力的角逐,只有精选个股,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做大概率的投资,才能够为客户真正创造长期的财富增值。

李竞,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私募权益投资部投资主办人,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证券从业9年,历任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研究员,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主办人。

长期投资为客户创造价值
随着大资管行业的竞争加剧,券商资管凭借在主动管理、投研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枢力量。追求绝对收益,为客户赚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投资管理人的目标。

“投资是一场时间和耐力的角逐,慢慢来,方能取得长期的胜利。”在李竞的投资哲学中,欲速则不达,放慢脚步做长期大胜率投资是重中之重。他认为,作为投资经理,为客户赚取长期投资回报是一份任重道远的责任,只有真正把客户的资产当做自己的钱,才能去恪守一些投资最本质的纪律和规则,长期坚持,获得超额的投资回报。

业绩波动大的产品,中长期看并不一定表现良好。李竞举例说,一只基金第一年的投资回报率是50%,第二年亏损30%,两年下来复合回报其实并不高;而一个年收益只有5%的基金,若能够在五年内保持匀速增长,五年的长期收益相对可观。这两种投资方法,在投资态度上有根本性的差别,本着后一种态度做的结果往往会超投资者预期。“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坚持长期,不专注眼前利益这个道理。

“短期的业绩排名对投资而言并没有很大的可借鉴性。”李竞坦言,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短期业绩的增长并不会影响长期的投资判断,真正关注投资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投资经理必须严格把握产品配置的平衡性和涨幅的可持续性。坚持价值投资,能够在市场有效性有限的环境下,提升长期回报的概率和市场的定价效率,发掘优质的上市公司,从而提升投资过程完成的整体概率。

精选个股 做大概率的投资
巴菲特有一句著名的投资名言:第一条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正如巴菲特所言,李竞在实际的投资中严格控制风险,精选行业护城河较深且管理层高效的优质公司,以合理的估值买入并长期持有,做大概率的投资,为投资者努力赚取长期收益。

“与优质的上市公司共同成长是一场正和博弈。”在精选个股方面,李竞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在幸运的行业寻找能干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幸运的行业里的龙头公司相当于正和博弈,买入后伴随着公司的成长和市占率的提高可以获得良好的股东回报,为投资人真正赚取长期可持续的收益;而挑选非优质企业则是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赚的是其他投资者的钱,这种情况下,不确定性大,胜率会低很多。第二,寻找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干的管理层,能够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并高效地执行,使企业具备更强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长期回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此外,全方位地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优秀企业不等于优秀股票,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无法完全体现企业的真正价值。市场往往在某些阶段会给予优质企业过高的定价,但如果实际价值偏差的太多的话,就很容易产生估值泡沫,影响投资概率。

应对比预测更重要,短期的预测对提升投资概率的意义并不大,价格终将回归价值。李竞建议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挑选优秀的行业里能干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加入并坚持持有,把握投资机会,长期致胜。

周期的内在力量将驱动利率继续上行,港股市场值得期待
年初以来,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及资产荒的大背景下,港股投资热潮日渐火爆。Wind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恒生指数已累计涨幅高达8.93%,大幅跑赢同期A股三大指数。对此,李竞认为,展望2017年上半年,李竞认为国内流动性环境总体易紧难松,而随着深港通的开通,港股通标的的扩大,一批“价廉物美”的港股上市公司的价值会得到重估。

经济周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将驱动宏观政策进行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边际上收紧的信号比较明确,意味着赚央行的钱在2017年比较困难。李竞认为,在持续性的业绩行情来临之前,国内货币调控重点从“稳增长”向“控杠杆”的转换决定了国内货币环境易紧难松;与此同时,通胀上行后的负利率现状及通胀继续上行的风险也对货币宽松形成了钳制;货币政策的提升以及汇率和通胀的压力限制下的利率空间将对估值行情有所抑制。因此,在投资方向的把握上,李竞建议投资者谨慎操作,严控风险,自下而上的寻找优良标的,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同时,在港股投资方面,内地资金受资产荒和人民币贬值因素影响将持续南下,李竞认为港股资金机构正在发生变化,本土机构定价权能力提升,港股投资存在一定机会。他表示,从投资研究方面来看,当前港股部分优质公司的估值洼地尚未被开发,而未来随着A股投研力量的同时南下,以及两岸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内地资金正在布局港股洼地,香港市场或迎来中长期配置良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