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服务 活动 东方红·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 正文

【沙龙观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雄安新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点睛之笔

时间:2017-05-10 字号: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辉先生2017 年4月在东方红•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沙龙首期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开放的最前沿,已经发展为中国国民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得益于1980年设立深圳特区,引入改革理念,通过市场化所创造出的“深圳速度”;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则得益于1990年开发浦东,引入开放理念,通过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浦东速度”。两个三角洲的高速发展奇迹也同时带动了整个国家经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腾飞。

目前我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2021年建党100周年,2049年建国100周年,因此,未来三十年发展急需新的动力区域和点睛之笔。京津冀地区坐落于我国的华北地区,这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自然地理禀赋和经济禀赋均十分优越,而且拥有北京的首都优势和中国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的海上交通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在未来数十年必将成为能够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拥有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和约占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5%的GDP;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核心城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7%,拥有占全国4.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2%的GDP;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核心城市,拥有占全国总面积2.3%的土地和占全国7.23%的总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4%的GDP。京津冀城市群在总面积和人口数量上要远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在发展空间上所涉及的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也远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的华东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的华南地区,但在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上却远不及前两个地区。所以,发展问题特别是环京津的河北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问题。时至今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如何引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点睛之笔也就尘埃落定。

应当从几个方面来看待雄安新区的发展:

第一、京津冀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与深圳、浦东不可同日而语。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市场化程度提升到相当高度后,我国实际上已经进入需要协调国内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阶段,而推进区域的均衡或公平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则在于打破省市行政边界分割,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藩篱,通过区域一体化来激发起发展的新活力。

第二、从空间区位和区域差异来看,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程度不高,区域内差异较大,各地区定位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是国内打破行政分割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公平发展的国内示范区。

京津冀北部张家口和承德等市经济较其他地区自2001年之后逐渐摆脱相对落后,而南部京津冀人口重心所在的保定、石家庄、衡水等周边地区则呈现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状态。京津冀北部发展比较好的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生态环境本就脆弱的北方地区,又存在大量重工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沙尘暴、雾霾、土地沙化等生态退化问题亟待解决。这更加剧了可持续发展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严重制约了区域发展。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总体上被北京和天津分割为北部和南部两个相对稳定的整体,且对于北方的非中心城市来说,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对它们的极化效应要明显大于扩散效应;对于南方几个城市来说,几个城市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相比于对北京和天津的联系更多。

第三,从产业协同发展角度来看。1992年以来,北京市全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已经达到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处于第三产业全国领先和出口的地位,第三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第三产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都有体现,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等产业;同时,除了部分能源型行业外,北京市绝大多数第二产业都在往外转移,但在全国仍处于技术输出地位。当前,北京市前十位的主导产业大多是第三产业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近年来新兴的或获得长足发展的行业也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地方经济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而第二产业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化工业都处于不断削弱过程中,与此对应天津市和河北省则基本呈现出与其相反的产业发展趋势。

因此,未来北京、天津和河北只有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在紧密分工合作中加强区域整合力度,才能最终克服三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平衡发展的窘境,在京津“双头联动发展模式”下,主要由天津来完成工业化,由北京来完成后工业化以致现代化阶段的主要内容,河北则要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创新要素集聚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如此,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经济圈,将走出一条有别于长江三角洲上海单核驱动的大都市连绵区模式。

第四、从发展阶段与人口变迁看。目前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向现代化知识密集时代迈进,第三产业的集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即将结束其经济资源聚集阶段,已经开始呈现向外扩散辐射发展趋势;天津还处于经济资源聚集阶段,处于工业化后期向技术密集的后工业化阶段迈进,第二产业仍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河北省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主要发展的是资本密集重化产业体系。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人口变动及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珠三角地区人口在上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要高于21世纪前10年的增长速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则是本世纪前10年的增长速度要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人口增长速度。京津冀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对于区域内部的各城市人口吸引力状况,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的两个中心城市,对周围区县人口变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吸引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改变了京津冀各城市的人口结构。河北省的各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天津,一方面推动了这两个核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升了河北省城市人口抚养比,对这些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承载能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此相对应,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各市的人口吸引力则相对均衡。

第五、从交通设施一体化进程来看。从环渤海经济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和山东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产出系数来看,天津和河北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产产出系数较大,达到0.4以上。与北京、辽宁和山东相比较后可见,天津市和河北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系数高于其他投资系数,说明相对于其他方面投资,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更能拉动经济增长。

京津冀地区北京市作为首都和全国交通枢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很早,公路、铁路交通十分发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对于天津市和河北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则有待提高,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考虑到京津冀内部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那么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区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不平衡问题,以降低整个区域内的要素流通成本为目标,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真正做到统筹全局。

无论从创新转型、生态保护,还是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来看,京津冀打破各地的行政区划障碍,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过,在不存在知识溢出效应的条件下,随着资源区域配置自由度的增大,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逐渐拉开,极化现象将会加剧。然而,如果合理的提高区域间资源配置自由度的同时加强区域间知识、技术的传播就可以在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同时避免突出的极化问题。

综上所述,雄安新区的设立应该是依托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白洋淀这一优质生态资源,吸引京津冀以致全球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区,借力首都功能疏解,通过引智和引资双轮驱动成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高新科技产业中心,全国借势跨越式发展的典范。长远来看,雄安新区必将是我国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和引领区。

雄安新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引入优秀高校、研究机构资源,推进区域由农业城向高科技产业应用城的直接转变,建设和不断完善优化生活配套设施和吸引相对应的高素质人群。

第二,以优秀大学、科研机构资源为依托,通过相关政策与措施导向,发展总部经济为特色、高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低环境影响的研究与发展等产业。

第三,根据自然资源不同属性与主要公共设置布局位置,规划不同开发强度与物业类型。

第四,通过生态治理和保护,发展白洋淀宜人的环境和气候将是雄安新区吸引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关键所在。

第五,住房以公租房为主,只租不售,建立群落式居住与办公功能一体化的生态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