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指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现状。中国的经济是开放的,但是国际上欧美国家经济情况是不景气的。美国最主要的问题是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国内失业率比较高。而欧洲多国的债务危机直接威胁到欧元债务体系。欧元从成立之初就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最明显的是财政的分散与货币的统一。
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现在是比较普遍的。怎么样来应对通货膨胀?概括一下为欧美国家的经济不景气和高失业率最后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这些国家的购买力下降,老百姓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对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了对大宗商品价格在波动中有所下降,其并不是说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这个价格比起一年前或者比起更长的时间还是存在于一个高位,但还是略微有所下降。
此外各个国家普遍担心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第二次探底?这些国际情况影响到我国一些直接反应。比如最明显的我国近期的出口在相对下降,进口在相对增加。除了和我国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世界经济的形势影响还是非常密切的。
今年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政府提出来“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是三项任务,而三项任务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治理通胀,采取比较严格的紧缩政策显然会影响到增长。如果要保证长期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又调整经济结构。因此这三个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目前最迫切的任务首先还是抑制通货膨胀。市场调节需要市场的一个准确的信号,而价格是市场调节的准确信号。然而政府调节在当前的形势下效果不是太好,从通胀角度来看总体仍呈现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通胀的最大特点是一般消费品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比如猪肉。中国当前的通胀虽然有普遍性,但是对老百姓来讲最关心的是这个问题。现在的农业和养殖业远远还没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了应对去年下半年以来非常明显的通货膨胀,政府已经采取了货币紧缩政策。虽然社会融资总量并没有下降,但实际上它仍会产生其他影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延缓的作用。
如何解决通胀的问题?首先,从经济学来看是供给需求两个方面。需求方面是货币投放过多,而且这些投入的资金并没有真正应用到政府期望的实业中,反而停滞在流通中形成一种投机资金,这对消费者物价和有投机性的领域造成一种压力,因此会推动一些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其次,外汇占款增加了流动性。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减少了农副产品供给,增加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农民由农副产品的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由供给者变成需求者。因此城市化进程在结构上形成对农副产品上涨的压力。
从供给的方面,由于成为了所谓的世界工厂,向世界各国供应消费品,而生产是进入大批的原材料、半成品。这样的情况下,能源、原材料半成品价格的上升,作为上游产品自然会推动下游产品价格的上升。此外消费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的供给不足,一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耕地减少;二为农副产品的生产收入不多成本上升;其次是进口的原油涨价;再次,利益驱动的流通环节加价;最后,投机活动的推动。
如何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前景?首先通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它不能仅靠单一的政策,需要多方面共同来解决。另外,在现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调节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我国必须把价格的问题、价格的稳定放在重心上。此外,我国经济还是处在一个正常发展的渠道上,通胀的问题给大家的心理预期影响太大,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通胀的问题。最后在抑制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方面,波动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但政府还是要好好地考虑应对。
总而言之,调整的方式和进程是多方面的: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