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服务 精译求精 正文

华尔街的终结 终于等到这一天

时间:2014-07-14 字号:      

编译/东方红精译求精

 

/畅销书《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Poker)作者MichaelLewis

 

1事情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不过很快我们就会转到眼前。

 

说实话,时至今日,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身心健全的成年人心甘情愿地付给华尔街投行很多很多钱,为的就是得到他们给出的投资建议。

 

还记得入行那年,我才24岁,不仅是一张白纸,而且完全没有兴趣去猜测股票的涨跌。我脑海中华尔街最根本功能就是分配资本,由他们来决定谁应该得到资本,而谁不应该。

 

可即便进入这一行,我还是一点概念都没有,你们一定要相信我。我从来没有学过会计课程,也没有经过商,连小买卖都没有,自己的户头也是少得可怜。

 

就是这样,1985年,我进入了Salomon Brothers公司,三年后,我变得非常的富有。这三年的经历让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诞,我知道这样的光景长不了。迟早,也许很快,会有人发现我以及像我一样的人,不过是个骗子;迟早,也许很快,清醒过来的人会将华尔街中像我这样,用别人的钱来赌博(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人赶出金融界。

 

于是,我把这三年的经历记录了下来,这就是Liars Poker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我当时断然没有想到,华尔街的繁荣竟然持续了整整20年。

 

我满以为,如果读者看到了我书中揭露的“内幕”一定会惊讶不已:早在1986年,我当时的东家,Salomon BrothersCEO John Gutfreund薪酬就达到了310万美元;我们有一位交易员转投美林后为新东家带去了2.5亿美元的损失;那些出神入化的华尔街高管们其实根本不了解手下的交易员面临怎样的风险等等。

 

这些就算是我当时出书的预期吧,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读者会看了我本人急流勇退的经历以后说“晕”。

 

其实,出Liar’s Poker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即将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了解华尔街内幕后,会放弃成为金融家的梦想,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理想,比如成为一名航海家什么的,但让我非常无奈的是,半年的时间里,我真的收到了无数的读者来信,—这些信都是问我还有什么没有透露的成功秘诀,显然,他们把我的书当作了进入华尔街的“敲门砖”。

 

也就是说,二十多年前,我就认为华尔街该完蛋了,没想到他们撑了这么久。这期间,高管们的薪酬翻了好几翻,股东的收益却一直少的可怜,丑闻层出不穷,投行的信誉几度扫地,但依然屹立不倒。他们依然付给向我当年一样的年轻人高得出奇的薪水,美国的年轻人一向愤世嫉俗,对华尔街却是个例外。也是,如果父辈打下的这片天下,可以让你一夜暴富,而需要你做的就是将一些东西买过来,然后分切成段,再打个包卖出去就可以了,何乐不为呢?

 

我真的是没想到华尔街能撑这么久,差点我就放弃了,我几乎认为没有什么丑闻可以击得垮它,直到Meredith Whitney站了出来。终于……

 

220071031日之前,没有人知道Meredith Whitney是谁,现在大家都知道她是Oppenheimer Securities的金融行业分析师。

 

就在那一天,Whitney预测花旗集团将削减分红,否则将面临倒闭的风险。虽然股市中很难找到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是Whitney的这句话却很明显地导致了当天金融股的崩盘,截至当日收盘,金融股市值蒸发了3690亿。4天后花旗的CEO Chuck Prince宣布辞职,随后的1月花旗大幅削减了分红。

 

股市的表现证明,大家听从了Whitney的话,尽管她的对手指责她哗众取宠,博客有人攻击她不过幸运而已,但我们不能否认,Whitney是对的。

 

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想她当时说过的话,“尽管投行们进行了减计,又纷纷增资扩股,但他们依然没有完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利用高杠杆购入的资产在大甩卖似的火速出售中收回来的将非常可怜,而他们支付的薪酬高的太离谱。”不可否认,Whitney的判断有猜测的成分,因为她没有理由掌握CEO们都没有掌握的资料。

 

我们当然不能说,是Whitney的预测导致华尔街的终结,如果丑闻可以击垮华尔街的话,那它早就不复存在了。Whitney不是法官,她并没有说高管们腐败,她不过是说他们并不是神话人物,投行的职责是为各行业分配资本,但其实他们连自己手里的钱都没管好。

 

我对这位女性实在太好奇了,于是20083月份(华尔街命悬一线)的时候,我给她打了通电话,一来听听她的高见,二来查查她的背景。

 

Whitney1993年就已经出道,但“刚到纽约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有分析师这个行当”。

 

最终,她加盟了现在的东家,遇到了一位对她最重要的人,Steve EismanEisman不仅带她入行,更重要的是教给她要有自己的世界观。这位恩师后来离开,但他们依然保持联系。Whitney回忆道:“我做出花旗的预测后,最棒的一件事就是Steve说他为我感到骄傲。”

 

几个月后,我又跟Whitney联系,我想知道还有谁也预测到了今天的局面(现在事后诸葛亮们太多了,大多数置身其中,虽然也曾担忧,但还是没有勇气站出来说大家看到的新闻都是错的,这些金融界的大佬们要么在撒谎,要么被蒙蔽住了),Whitney又一次提到了Eisman的名字。

 

我又对Eisman产生了好奇。

 

Steve Eisman八十年代末入行,那时我刚好退出江湖。由于父母在Oppenheimer做经纪人的便利,Eisman也可以说是近水楼台,“虽然说出来不是很光彩,但我就这样得到了这份工作。”

 

他也是从助理分析师做起,直到有一天Ames Financial 上市,这是一家次级抵押贷款商,在美国金融行业也处于次要地位。公司内部没有人愿意覆盖这家公司,于是Eisman自告奋勇,成为覆盖这家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其实Eisman后来承认自己当时对这类业务模式一窍不通,只是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已。Ames Financial算作非银行金融机构。

 

Eisman独立覆盖的第二家公司Lomas Financial是一家刚刚起死回生的公司。Eisman上来就给了卖出评级,了解他的人都知道,Eisman生来就不是乐观派,“他浑身长满了刺,但其实他是个很诚实而且无所畏惧的人。”爱徒Whitney也评价道,“很多人不理解他,如果你了解他的话,你会很欣赏他。”Lomas Financial很快做出反应,向投资者公告公司已经对所有风险进行了对冲。没想到Eisman随即发表报告,并写上了一句自认为是分析师生涯中最得意的一句话:“Lomas Financial公司确实进行了对冲,但对冲的目标和结果就是在任何利率环境下,都会赔钱。”几个月后,这家公司倒闭了。

 

Eisman自己的话说:“我是从研究次贷公司起家的,那也是金融业最糟糕的地方,这些人说谎吹嘘是家常便饭,我的心得就是华尔街的人,对自己要出售给别人的产品,其实既不关心也不明白。”

 

九十年代(或者任何年代)的华尔街,如果你希望劝说客户卖出某家公司,理由是这家公司不应该获得那么多的资本,那么注定成功离你很远。Eisman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2001年他转投对冲基金,2004 年加盟了FrontPoint Partners,专门负责投资金融股票,包括华尔街投行、建筑商、贷款发起人、大公司(如GEGM等)旗下的金融部门,一句话,任何染指金融行业的公司,都是Eisman投资的对象。

 

Eisman开始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对一切阴暗面持抵制态度)的人组建团队。

 

他找到了Vincent DanielDaniel曾经负责审计Salomon Brothers的账目,但是他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能把账目解释清楚”,于是他转行做分析师,专门研究次级贷款。

 

Eisman又请到Moses做他的交易员,Moses的父亲是位金融学教授,Moses不像Eisman或者Daniel那么悲观,但他也相信坏事总会发生。一次华尔街一家大投行找到他,要和他进行一笔很不错的交易,他却对对方说:“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不过,请你先告诉我,你们打算随后怎么敲我一笔呢,说了我就做。因为华尔街大佬是不会白白跟我们这样的小对冲基金打交道的。”对方拿他没有办法,只好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这笔交易才算达成。

 

你可以想见EismanDanielMoses一起工作将是怎样的场景,他们的乐趣就是到处去发现华尔街那些经不起推敲的事和不懂装懂的人。

 

(未完待续)

 

畅销书《说谎者的扑克牌》(Liars Poker)作者Michael Lewis,二十年前(在3年华尔街亲身经历后)就彻底看穿华尔街,于是出版了Liars Poker,好言相劝年轻人千万不要趟这道浑水,没成想,读者来信雪花般飞来,问的都是还有哪些秘密没有说出来,俨然将此书当作“你不得不看的华尔街必胜秘笈”。二十年后,我筹划着再写一本书,谨此献给华尔街(的终结),采访了当前这场危机的亲历者,并回访了我当年书中出现的重要人物John Gutfreund,以及我的老东家,也是Liars Poker一书揭秘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之王”。

相关文章: